2008年10月10日 星期五

0-5 【內容試讀】詹宏志觀點:人生智慧與投資智慧的交融

很奇怪的,每次我讀投資大師的書,當他們談投資的時候,我讀到他們的人生體會,而當他們談人生道理的時候,我卻處處讀到他們投資的智慧。

譬如股神華倫‧巴菲特(Warren Buffett, 1930-)談投資的時候,說了一句名言:「當別人貪婪的時候,我要感到恐懼;當別人感到恐懼的時候,我要貪婪。」說的本來是投資的時機,以及如何跳脫眾人追高殺低的習慣性;但我聽起來,這句話更像是一種洞悉世情的人生智慧,不是投資計算的公式。

但另一位投資大師吉姆‧羅傑斯(Jim Rogers, 1942-)寫給他寶貝女兒的各種人生建議,也就是各位手上這本小書,在我看起來,卻無一不是投資的準則,甚至包含了許多明確的投資建議和「明牌」。

譬如他在一封寫給女兒關於「旅行」的信,鼓勵她將來要多看看世界,最好是親身體驗。信中對所謂的「金磚四國」(BRIC)的投資前景,真正看好的只有中國(幾乎到了毫無保留的地步),對餘下的巴西、印度、俄羅斯,都有各種程度的懷疑與保留,這不是「明牌」是什麼?

他對中國的興趣和信心,大到他要為初生的女兒請一位中國保母,好讓她在襁褓時期就能學會中文,等於是把女兒的一生都投資在中國的前途之上。羅傑斯也看好台灣,因為地理上、文化上台灣與中國如此之近,如果中國興起而不斷快速發展,台灣一定是那個獲利最大的地方。同一封信裡,他又提到他對日本的局限的看法,他認為日本的「排外」(對外國資本、商品進入日本設有很多障礙)和「失去彈性」,是使日本一九八○年代優勢競爭力不再的原因,因而他鼓勵女兒說,「永遠不要做一個排外者」,要做一個開放的「世界公民」。在這裡,他講的都是投資,但我又看到人生哲理或政治智慧了,他說出了日本競爭力的關鍵,也一語中的地說出了台灣走向成功或衰退的關鍵(有沒有智慧和能力與中國和平相處)。

為什麼投資大師說的話和心靈導師如此相似?也許因為所有的「成功者」都有一種洞悉世事人情的能力,他們對一切了然於胸,對世界一切因素的「連動性」有一種直覺式的理解,這使得他們看事情有一種通透的練達,道理也就一通百通了。

編輯朋友也問我,你會為小孩寫些什麼樣的信,提供給他什麼樣的建議?第一、我不曾想過要這樣做;第二、我是一個僥倖在城市裡生存下來的鄉下小孩,我有什麼資格給這位城市裡長大的聰明小孩任何建議?但我也許會好意地說(如果他不同意我也絕不介意),不要投資在股票、地產、債券或黃金,人生最值得投資的就是你自己,給自己讀書學習的機會,給自己看看世界的機會,給自己經歷某種情境的機會……,以後的你會帶財富給自己,或者你已經發現比財富更好的東西,而我們對它一無所知……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