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0月9日 星期四

0-3 【內容試讀】抗壓性高,學習效果好

不當的教養方式,除了導致孩子抗壓性低,
缺乏處理挫折的能力之外,
另一個更常見的現象是:
耍酷、沒禮貌、人際關係差。



知名品牌肯德基的炸雞廣告,曾推出一支很受年輕朋友歡迎的廣告片,劇情是一位很想吃炸雞的青年,因為別人幫他準備的炸雞,不是理想中的品牌,於是搥胸頓足抗議,甚至整個人躺在地上耍賴。這個廣告透露現在年輕人,遇到與認知有差異的挫折時,應對之道並非面對問題、積極解決,而是退縮、賴皮。

很多人批評這個廣告,但廣告反映的是社會文化真實的現況。父母過度寵溺孩子的教養方式,已然培育出很多抗壓性低,而且容易遷怒、報復的下一代。我常看見年輕的媽媽帶小孩上街,小孩走路不小心,跌跤之後大哭,媽媽沒有指正他走路要更小心,反而一把抱起孩子之後,指天罵地說:「馬路好壞,害寶寶跌倒,媽媽打它!」

這樣的教養方式,導致孩子的抗壓性低,面對挫折時,不知自我檢討,只會怪別人,不是自暴自棄地墮落沉淪,就是選擇玉石俱焚地彼此毀滅。從每天報紙的社會版新聞,不難看出現代人感情受挫機率愈來愈高,反應也愈來愈激烈。從「情傷」到「情殺」的距離,似乎只有一線之隔。

因為男友劈腿,年輕女孩選擇自殺的新聞事件,轟動一時。又有十七歲高中少女,和男友對感情認知不同,要求分手,卻遭男友夥同另一名友人,砍殺五十七刀斃命。另一位研究生,仰慕學姊多年,不被接受,竟用硫酸對付。據說,這位男主角的追求方式,一直都很激烈,在下手潑硫酸之前,還曾經毒死研究室裡的魚來恐嚇她。女方雖早有警覺,也曾小心提防,但悲劇依然發生。

還有一名曾經參加幫派的女子,金盆洗手之後和男友同居多年,生下三個兒女,孩子已經上大學,生活漸趨穩定,卻發現男友另結新歡,氣憤難平,竟帶著幫派小弟攜槍談判,男友搶先一步報警處理,才沒有鬧出人命。

情場失意,痛苦是必然的。但受到挫折的反應,如此激烈,動輒致命,而且成為社會中很普遍的感情處理模式時,不免令人擔心:這個時代的教養,究竟出了什麼問題?

炸雞廣告從善如流地換了新的表現方式,但片中年輕人耍賴式的吶喊,提醒我們:必須多多觀照自己面對挫折時的情緒管理,以及父母教養小孩的方式。經常耍賴的人,不但無法解決問題,而且常因推卸責任而遷怒別人,產生暴力行為,自殘或殺人,都是很大的遺憾。


因為害羞才耍酷,但人際互動變很差

過度保護或放任不管,都是不當的教養方式,除了導致孩子抗壓性低,缺乏處理挫折的能力之外,另一個更常見的現象是:耍酷、沒禮貌、人際關係差。
暑假期間,客戶的辦公室裡多了幾位從來沒見過面的工讀生。向來主張精簡人力的他,怎麼會想要啟用新世代的工讀生,讓我有些好奇。經過客戶說明,我才知道他的美意,希望藉由提供暑期工讀的機會,幫助年輕人多些社會歷練,摸索自己的興趣。

這些工讀同學,都是他回去母校,請助教幫忙徵選的,聽說僧多粥少,競爭十分激烈。少數錄取的幾位同學,可以說是經過一番精挑細選之後,才脫穎而出的。但是,我的客戶非常困惑,為什麼這些大學生、研究生,在面談時口才都很好、態度也很和善,到了公司報到以後,卻都變了個樣?

身為企業顧問,即使聽起來客戶只是閒聊幾句,也必須即時提出合理的說明及對策,才不至於怠忽職守。所以我積極地問他:「這些工讀生變成什麼樣了呢?」

他不假思索地回答:「酷酷的,嗯,很酷吧,在辦公室看見同事,不會打招呼,工作上的表現很被動,不會主動找事情做、不會積極幫別人的忙,或想快點學會新的技能,老是等在那邊,總要別人開口指揮,才會有行動……」

其實,他口中「獨特的弊病」,是新世代年輕人「常態的現象」,根據多年來我在許多校園演講,和新世代年輕人一起互動、學習的經驗,我很清楚地知道這些年輕朋友並不是故意耍酷,而是個性害羞,當他們身處陌生的環境中,才會看起來很彆扭。

客戶反駁我說:「那為什麼他們在面談時,表現得那麼有自信,都能侃侃而談呢?」這其中的道理,看起來深奧,其實很簡單。新世代年輕人習慣在面對競爭時,表現積極的態度。優秀的他們從小就很會考試,很善於應付才藝表演這種活動。可是當考試結束、才藝表演落幕、競爭的氛圍消失以後,他們就回復到真實的自我,看起來懶洋洋、愛耍酷。這其實是他們個性害羞、不知如何與陌生人應對、逃避壓力的一種方式。


青少年沉迷網路,其實是逃避現實

問題的根源,就在於大人很少教孩子如何面對壓力。或者,說實在一點,連大人自己都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壓力。如同網路流傳的香港巴士大叔影片,中年熟男對著年輕男子破口大罵:「你有壓力,我有壓力,大家都有壓力!」沒有妥善處理壓力,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,隨之變得很疏離,各自沉溺在虛擬的世界裡。大人玩股票、A錢、賭六合彩,沉迷這些金錢遊戲;而小孩呢?一頭鑽入網路裡,探索千奇百怪的花花世界。

有幾年主持深夜的廣播節目,回到家都已近凌晨。經過一戶位於樓下的住家,常常聽到中年婦人督促兒子的聲音,「都幾點了,還在上網。」「明天還要上課,趕緊把電腦關掉。」

據我所知,她的兒子就讀中學,每天晚上都掛在網上,下載音樂的同時,都泡在網路聊天室,從我出門去電台工作到返家,至少三到四個鐘頭的時間,他都耗在電腦前面,也難怪母親操心。

青少年的各式上癮症愈來愈普遍,除了電腦、還有手機。不僅為人父母者常向我投訴:「才十三歲而已,每個月講手機、發簡訊,費用高達五千元以上。」也會有青年學子求助,「怎麼辦,我一上網就下不來。」還有學者專家發表研究結果,「現在年輕孩子對網路及手機的依賴很深,已經漸漸超過電視節目,而且到了上癮的地步,如果一天沒有MSN一下,或講手機、發簡訊,就不知道日子怎麼下去!」

電視、網路、手機,究竟有什麼魅力,讓青少年如此沉迷?其實,從這樣的角度觀察有個盲點:任何東西會讓人沉迷,並非來自它本身的魅力,而是因為沉迷的人內心太空虛。

青少年是因為覺得生活無聊,找不到可以專注投入的重心,才會沉迷在電視、網路、手機,不可自拔。對成年人來說,道理也是一樣。菸、酒、財、色、毒品,本身都不是好東西,甚至產品包裝還特別加上「有礙健康」的警語,卻還是教人沉迷,是因為沾上邊的人,心裡非常空虛,才會掉進去。

青少年沉迷於電視、網路、手機,從另一個角度看,他們並非沉迷,而是藉此逃避現實。父母不必氣得砸電視、丟手機、摔電腦。而是要想辦法協助孩子,找到有興趣、可以發揮才華的事物,紓解內心對前途茫茫感到慌張的壓力,就能避免沉迷。


良好的情緒管理,有助於孩子的學習成績

根據我多年的觀察,良好的情緒管理,和厚實的安全感,的確有助於孩子的學習成績。抗壓性愈大的人,考試成績愈好。

即使大學聯考廢止多年,新制入學考試依然換湯不換藥地繼續荼毒青少年,我想每個經歷過那段歲月的人,心中都依然有殘留的陰影,我把它稱之為:「大考症候群」!一點都不誇張,直到現在,當我工作壓力比較大的時候,還會反覆做相同的惡夢,情景都是我埋首於一張很長的試卷,下課鐘聲響起,卻還有一半以上的試題來不及做,老師強行收走答案卡,然後隨之驚醒,眼前一片茫然……。

雖然,每當去高中校園演講時,我總是真心地極力讚頌青春的美好,卻也很慶幸自己不必再參加那種可怕的考試。

儘管理智上告訴自己:其實也沒什麼好怕的,只要盡力準備,抱持平常心,降低因為緊張而失常的機率,表現平時該有的實力,就無所畏懼。考好、考壞,心裡早就有譜了,哪有什麼好擔心的呢?而事實上,年紀愈大,終於漸漸知道,面對大考時容易緊張焦慮的心情,根本就是人生很寫實的縮影。原因不僅是我們太在意考試的結果,還包括決定勝敗的關鍵因素裡包含了「機運」在裡面,那是我們事先既不可知、也不可控制,事後也無從檢討、改進的部份。

例如:平日成績中上、表現普通的昶兆,碰到的題目正好他都會,考試成績出人意外地好;而比較容易緊張的亞琳,卻因為在大考當天碰到月事,身心都受到影響,得到很差的分數,簡直令人不敢置信。

碰到足以決定人生發展的重大關卡,如果盡了最大的努力依然會心生莫名的恐懼,應該是因為我們對機運的無從知悉。有關「萬一……」的擔心,形成莫大的壓力。而能夠真正對機運無所畏懼的人,若不是「無欲則剛」型,完全不在意結果,就是平日勤於燒香拜佛(或向上帝禱告),篤定得很。

未知的機運,是一股很大的壓力。鐵齒的人,完全不信這一套,輸贏成敗全部自己一力承擔;聰明的人早早學會謙卑,把它交給上帝或神明;慢一點才覺悟的人,懂得臨時抱佛腳。

紓解學習的壓力,各有法寶,人人巧妙不同。但是,我覺得做些輕緩的有氧運動,還是最有效的一種,它會讓你產生正向的信念,放鬆你的肢體,好好睡一覺,然後精力充沛地應付挑戰。

追求知識,難免要經歷許多次考試,懂得放鬆、管理情緒,有助於在考試中獲得好成績。但是,「學習」和「學業」不能畫上等號。培養自己對知識的好奇心,永遠有求知的動力,其實比考試成績更為重要。

沒有留言: